2017-03-27 09:41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房地产话题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压轴议题。今天下午,本届论坛的最后一场分论坛是“楼市泡沫:中国会例外吗?”
今年3月以来,已有近20个城市相继出台本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此,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表示,限购限贷客观上能起到一定的市场降温作用。但如果不从根本上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很可能会陷入“房价上涨——政府限购——需求不足——鼓励购房”的怪圈。
那么,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应如何建立?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应该从源头入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一线城市高房价背后是供求关系的问题,根源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供给侧的土地制度改革。“如果土地制度是刚性的,供给没有足够的弹性,房价很难降下来。”
他表示,土地供给始终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占供地面积的比重大多在30%以下,而发达国家大城市这一比例最少在40%以上。“如果住宅用地占比能达到40%以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也能入市流转,房价还会这么高吗?”
但是,土地供给制度的改革背后涉及的问题太多。因此有专家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着力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要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最简单的办法是扩大容积率。“我们现在的政策要求低容积率,一线城市的房子多数在10层左右,极其浪费,如果把所有的住房容积率加倍,平均20层,你看看供给上去了没有?”
许多专家认为,除了提高土地供给,要减少房地产市场出现危机,必须降低购房杠杆率,并且发挥好住房公积金的作用。
国家金融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学副院长李扬表示:“能用杠杆率调控何必要限制呢?如果想再买房,用100%的自有资金不就完了吗。只要没有杠杆、不对社会产生外溢性影响,何必去管。”
作为楼市去杠杆的一个重要举措,“提高住房公积金作用”的建议也出现在今年的论坛上。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新华网思客智库联合发布了贾康、孟艳等人执笔的《深化供给侧改革 完善住房金融政策体系》报告。这份报告提到,在住房价格快速上涨的同时,以住房公积金为代表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该报告建议,由政策性住房金融逐步接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将互助储蓄性住房金融作为着力发展的领域,在借鉴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在多个大城市设立储蓄性住房金融机构。 记者 王林 任明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