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众房产网 > 烟台 > 今日要闻 >

房市地市双升温 中国二线城市“春风”未停

2019-05-09 10:33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与率先升温又“带头”降温的一线楼市不同,中国多地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近期依然春意盎然,房市、地市双双升温。

       中新社北京5月1日电 题:房市地市双升温 中国二线城市“春风”未停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与率先升温又“带头”降温的一线楼市不同,中国多地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近期依然春意盎然,房市、地市双双升温。

       土地市场回暖

       今年以来,多个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活跃。4月末,江苏省苏州市5天内两次土拍均有地块创下楼面价新高。如:29日,苏州工业园区一地块成交楼面价约每平方米3.03万元(人民币,下同),溢价37.7%。这是近1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拍出的单价最高的住宅用地。

       除苏州外,武汉、无锡、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土地市场同样活跃。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4月下旬,短短一周时间(4月22日-28日),以热点二线为主的大中城市“卖地”金额高达1167.5亿元,创下2年来新高,环比上涨134%。其中,武汉土地成交金额超过311亿元,合肥成交金额213亿元、苏州为146亿元,杭州为87亿元。

       相对宽松的流动性是房企抢地热情回归的主因。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沈昕指出,在经过去年全年的偏紧之后,2019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业金融环境指数小幅上行。近期,中国M1同比增速连续9个季度下行后转为上行。全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走势稳中有降。融360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6%,已连降4个月。

       在此环境下,4月房企融资热情持续高涨。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包括融信中国、中国恒大等在内的房企当月发布融资计划接近2600亿元。企业融资成本继续降低,多数房企融资成本告别“两位数”利率。到手更多“便宜的钱”,加快了房企拿地的步伐。

       二线城市成为其拿地争夺的“主战场”。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岳蒙蒙指出,猪年春节过后,房企投资回归二线带动土地市场急剧升温。当前房企在二线城市拿地规模占比显著提升。3月份,在一线和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仍处在下行通道之时,二线城市已出现近36%的涨幅。

       房市春意融融

       与“小阳春”开始消散的一线楼市不同,房贷利率下降,人才政策密集出台,加之土地市场热火朝天,二线楼市依然春意融融。

       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4月国民安居指数》显示,4月全国新房市场找房热度保持平稳,环比上月微跌0.5%,但其中二线城市找房热度上涨0.2%,南京、杭州等城市房价正在向一线城市靠拢。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4月份,在一线和三线城市新房成交量环比下滑的同时,二线城市仍保持5%的涨幅。其中,土地市场活跃的苏州市,4月份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上涨32%。有消息称,苏州市近期再现新房抢购潮,不少新房楼盘,需要全款才能买到。

       近两年来,中国各线楼市分化显著,一二三线城市各自处于不同的房地产周期之中。二线城市行情滞后于一线城市,三线城市又滞后于一二线城市。分析认为,如今一线楼市已经经历了一轮短暂升温,正在逐渐回归常态,二线城市滞后于一线,在需求释放之后可能也将回归平稳。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指出,通过剖析当前回暖城市的二手房成交结构,不难发现都是过往两年积压的刚需、改善的自住需求逐渐释放,京沪渝呈小面积、低总价房屋成交比例上升的刚需特征,杭州、南京等改善需求比例加大,偏好70-90平方米面积段的刚需客群比例不断上升。这样的需求格局也决定了本轮市场“回暖”持续周期的不确定性,待前期积压需求释放“消耗”之后,市场或将又回归常态。

       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对2019年第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指出,这些信号显示出“警示”作用,不排除后续政策出现微调收紧的可能性。

       4月末,辽宁省丹东市收紧楼市调控,出台包括5年限售,外地户口限购1套新房,同一楼盘房价月涨幅不能超0.6%等“大招”为楼市降温。(完)

刘慧慧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