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9 09:09 作者: 来源:金融时报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上半年投资亮点颇多。在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彭永涛看来,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民间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基础设施、民生等短板领域投资稳步增长,制造业转型升级投资、高技术等新动能投资持续发力。
“从动态看,6月份投资增长出现略有加快的势头。”但彭永涛也坦言,稳投资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分季度看,二季度投资先降后升,整体增速低于一季度。“需求减弱压力加大,导致二季度投资放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对《金融时报》记者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基建、制造业、房地产三大投资增速也都低于一季度。但6月份出现投资需求走稳的积极现象,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1至5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袁雅珵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二季度末财政支出更加积极,减税降费、小微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促进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改善,从而带动投资增速反弹。
分项来看,基建投资小幅反弹。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1%,增速比1至5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
袁雅珵表示,季节性因素与政策性因素为基建投资反弹提供了支撑,使得6月份基建投资增速小幅加快。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在5月、6月份再度加快,其中6月份近9000亿元的单月发行量创今年以来新高;另一方面,近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管理新规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对基建资金来源形成利好。
同时,制造业投资连续改善。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0%,增速比1至5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彭永涛表示,今年以来,制造业转型升级投资始终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3.1%,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0.1个百分点。
据袁雅珵分析,减税降费和融资支持政策对制造业投资产生正向提振,对冲了投资下行,但在需求疲弱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下滑压力犹存。
不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至10.9%,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土地购置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等主要指标已不同程度回落或负增长,说明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当前高速增长仍有难度。另外,近期对于流入房地产市场资金的监管力度加强,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将受到显著影响,也将对未来房地产投资造成一定压力。
“一方面,城镇化还在继续推进,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房住不炒’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此外,我们强调因城施策,强调城市政府的主体责任。”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这些方面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下个阶段可做到房地产市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此房地产投资不会大起大落。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投资结构呈现优化趋势,社会领域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都保持在10%以上的较好水平。
据统计,上半年,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5.8%,增速比1至5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10个百分点。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4%,增速比1至5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7.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5%,增速高于全部服务业投资6.1个百分点。另外,今年以来,制造业转型升级投资始终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3.1%,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0.1个百分点。
展望下半年,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婧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预计投资将呈现“一升两降”态势,即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有所下行,但受政策支持的基建投资增速将企稳回升。
具体而言,房地产销售放缓、新开工增速下行、土地购置面积负增长、房企融资受约束,房地产投资拐点已至,后续将缓慢回落。根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管理新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将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预计将稳定和扩大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促进基建投资进一步企稳。
袁雅珵持类似观点,她认为下半年基建投资将加力托底“稳增长”,制造业投资继续低位企稳,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下行。
刘学智则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上升,但上升幅度有限;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仍可能保持在相对高位,或将明显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另外,在降低制造业税率、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作用下,下半年减税降费作用将逐渐体现,将促进制造业投资预期改善。
为助力稳投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介绍称,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弱项,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推进电信、互联网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大区域战略项目,建立健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长效机制。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