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众房产网 > 烟台 > 今日要闻 >

评论:让租赁市场成为楼市稳定重要砝码

2019-09-12 10:20    作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开发企业、主要租房机构和政府专门职能机构履行职责,如果盲目放开住房租赁市场,无异于制造浑水摸鱼的格局。只有当市场比较健康、规范,各项制

       今日社评

       让租赁市场成为楼市稳定重要砝码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开发企业、主要租房机构和政府专门职能机构履行职责,如果盲目放开住房租赁市场,无异于制造浑水摸鱼的格局。只有当市场比较健康、规范,各项制度、法规比较完备,才能逐渐放开市场,通过良币驱赶劣币让市场越来越健康、规范,使之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报道,近期北京、山西、深圳、南京、杭州、合肥等六省市对住房租赁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其中虚假房源、随意涨租、租金贷等成为整治重点。如北京对虚假房源零容忍,今年以来已查处房地产中介机构208家;山西通过部门联合执法,纠正和查处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杭州、南京严查是否存在租金贷合同套嵌,大力整治强制或诱导使用“租金贷”支付租金乱象,等等。

       六省市集中整治住房租赁市场,也是对房地产市场供给侧进行改革与调整、优化与完善,不仅要让房地产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也要通过供给侧供应水平的提高,让房地产市场不再因为购房比重太高、购房者太多而导致供需矛盾尖锐,影响房地产市场从调控转向长效管理。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年多轮调控,目前正进入由调控向长效管理转型的关键阶段。从当下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一松房价就涨”的风险。今年上半年,由于一度传出“限购将退出”的消息,一些城市房价出现了快速上涨,尽管这与人口流动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缘于对楼市走势的盲目判断以及部分炒房者推波助澜。炒房者和住房投资者会利用“限购政策退出”“市场需求大”等说法,放大楼市供需矛盾,继而让刚需人群产生恐慌情绪,“配合”制造市场紧张气氛。

       因此,改善楼市供需关系,缓解供需矛盾,让刚需阶层不一定都要购房,让部分住房需求转向住房租赁市场,就成为一种理性而迫切的选择。如果租赁市场能够满足部分居民的住房需要,且成为长期租房需求,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就能得到较大改善,购房压力就会大大减少,从而有效挤压楼市炒作空间。

       随着国家对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的日益重视,相关住房租赁市场政策陆续出台,住房租赁市场暴露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如炒高租金、提供虚假房源信息等都是长期存在的顽疾。尽管问题不新鲜,但问题产生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如果不有效控制好租金,不把房源信息把控好,不规范租房者的行为,就很难让住房租赁市场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补充,不但难以提高租房在住房中的比重,减轻居民的购房压力,甚至反而会加剧居民购房的迫切性。

       以租金为例,如果租金上涨很快,租房者需要支付的租金与购房支出差别不大,很多居民就只能被迫选择购房。应该说,不少居民本身就对租房不是很有兴趣,都倾向于购房,而最能够吸引居民租房的就是租金。只有租房的性价比很高,比购房来得划算,居民才有可能选择租房,而不会选择购房。这也意味着,必须把租金控制在一定水平,这个水平到底是多少,有关方面应当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测算,使其比购房有较高的性价比。

       以房源信息为例,如果仅仅依靠一些中介机构提供房源信息,很难保证不会出现虚假信息,进而出现房屋质量信息不真实的现象和损害租房者利益的行为。必须对租房市场进行有力整治,确保房源信息真实可靠,确保不存在虚假信息等方面的问题。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开发企业、主要租房机构和政府专门职能机构履行职责,而不能过快地放开市场。在各项制度、法规不够健全的情况下,盲目放开住房租赁市场,无异于制造浑水摸鱼的格局,让劣币大量进入驱逐良币。只有当市场比较健康、规范,各项制度、法规比较完备,才能逐渐放开市场,通过良币驱赶劣币让市场越来越健康、规范,使之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租房比例达到5成以上甚至更高,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就会越来越好,居民住房问题就能够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慧慧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