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众房产网 > 烟台 > 新房导购 >

疫情冲击下的远程居家办公

2022-05-05 21:10    作者:大众网烟台房产   来源:大众网  

疫情期间的封城和防控政策是否会对企业远程居家办公转型和招聘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可能会培育出更多适合远程居家办公的岗位?哪些公司和职

       疫情期间的封城和防控政策是否会对企业远程居家办公转型和招聘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可能会培育出更多适合远程居家办公的岗位?哪些公司和职业会更多地转向远程居家办公?未来的远程居家办公就业机会和工作形态又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借助智联招聘的求职者调查和职位招聘数据,我们首次对国内远程居家办公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分析。我们主要有以下八大发现:

       远程居家办公在求职者中呼声很高,疫情后尤为高涨。七成求职者在疫情冲击后更关注远程居家办公的招聘广告,八成求职者在疫情后更倾向找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的职位,九成求职者在疫情后更希望自己所在公司允许员工远程居家办公。近六成求职者对远程居家办公而非常规上下班的体验更满意,四成表示各有利弊。即便不考虑疫情因素,超九成求职者希望一周中至少有一天可以远程居家办公,五成求职者希望一周中至少有三天可以远程居家办公。这与国际调查数据是相似甚至是更高的,2021年3月微软发布的Work Trend Index 显示,超过70%的员工希望公司继续提供远程居家办公的工作方式选项。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调查研究表明,在还未找到工作的求职者中,54%的人只考虑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的职位(Barrero, Bloom, and Davis,2021)。

       远程居家办公转型尚在起步阶段,疫情及防控措施客观上推动部分企业实行远程居家办公。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一成求职者所在公司在疫情前允许远程居家办公。招聘大数据表明,远程居家办公职位在全部招聘职位中的数量占比仅在千分之一左右。然而,在新冠疫情爆发后,远程居家办公招聘占比快速上升,达到疫情前的三至五倍水平。调查问卷数据也显示三成求职者所在公司在疫情后开始允许远程居家办公,疫情客观上起到倒逼企业办公方式转型的作用: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下公司不得不将部分职位转为远程居家办公,有可能在体验到远程居家办公的好处后持续地发布相关职位招聘需求;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线上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强化了对线上业务的需求。一些新的公司会在疫情冲击造成的行业环境的变化中应运而生,从而创造出更多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的职位。

       疫情前从未发布过相关职位的公司,在疫情后成为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的主力。在2020年所有远程居家办公职位对应的公司中,只有18%的公司在疫情前就在智联上发布过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而绝大部分公司在疫情冲击之后才开始发布远程居家办公职位,说明疫情成为许多公司开始招聘远程居家办公职位的契机。Comin et al. (2022) 发现,那些在疫情前技术成熟度更高的企业在疫情爆发后销量会比其他企业更高,更具有应对负面冲击的韧性。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也为远程居家办公提供了更多未来可能性,让公司更好地适应突发危机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北上广深是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的主力城市,疫情后中西部城市份额上升,展现出远程居家办公职位应对危机的韧性。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作为经济重心,发布了超过一半的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数。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占比较小,但在疫情后有一定上升。从城市角度来看,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是远程居家办公招聘职位的主力发布城市。武汉、成都、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的远程居家办公招聘份额也位居前列。在封城、隔离等疫情防控政策之下,远程居家办公成为非常时期维持工作运转的唯一选择。以远程居家办公为代表的就业工作新形态有助于增强经济应对公共健康危机等负面冲击的韧性,降低疫情防控政策带来的经济成本。长期来看,远程居家办公通过打破地理距离对工作的限制,赋予劳动者更多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上的自由度,也有望帮助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招募人才。

       互联网、数字化、单体化、知识型的行业占据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的主力位置:在排除教培行业相关职位后,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发布了四成以上的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业、金融业、和房地产/建筑业的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占比在疫情后迅速上升,并在2021年持续增长。相比之下,房地产行业虽然贡献了大量的职位招聘,但在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上较少发力,体现出各行业工作方式的远程居家办公可行性与其工作内容和性质的紧密相关。疫情后,各行业内部的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占比都有上升,反映出疫情对经济各行业的普遍冲击,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各行业或主动或被动的数字化转型对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办公方式灵活性的促进作用。政策也应乘势而为,扶持和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的工作岗位,并为劳动者提供相应指导和培训,以便他们能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下招聘的新趋势、新要求。

       销售、客服职类是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的传统重点领域,疫情冲击下行政文秘和兼职临时类职位大增但随后迅速回落,网络主播、软件开发、制图设计等职类持续增长。与行业分析类似,疫情冲击后,销售业务、客服/售前/售后技术支持、行政/后勤/文秘、互联网产品/运营管理、销售管理等职位大类的远程居家办公招聘需求迅猛增加,反映出疫情防控政策之下线上经济的蓬勃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后勤/文秘的远程居家办公职位在2021年有大幅回调,反映出这些岗位在疫情期间的远程居家转型有一定的临时性。对比之下,那些具备互联网基因职位类型(如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和符合线上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大势的职位类型(如数字化的影视/媒体/出版/印刷),则在后疫情时代仍持续地发布远程居家办公的招聘职位。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家政、保洁、施工、餐饮等工资收入低的职位很难变成远程居家办公。因此,政府政策要精准施策,尤其重视对弱势劳动群体的保护。

       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大多提供高薪资且对学历和经验限制较少,但长期来看学历和工作经验仍具有较大价值。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更多集中在高薪酬的职位上,而对求职者学历和工作经验的限制不大。三到五成的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对求职者的学历没有限制性要求,五到七成的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对求职者的工作经验没有限制性要求。这可能与疫情期间大量临时性和兼职工作的招聘需求密切相关。2021年,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中有大专学历要求的职位份额提升到四成左右,表明教育投入和工作经验积累在后疫情时代的重要性增强。另一方面,从求职者调查数据中我们看到,高学历和高收入人群更可能在疫情前就有过远程居家办公经历,疫情后开始远程居家办公的比例也更高;低学历和低收入人群一直没有远程居家办公的比例更高。这与Barrero, Bloom and Davis (2021)基于美国调查数据的发现是一致的,疫情期间有过远程居家办公经历的回答者比重呈现随学历增加而上升的态势。

       远程居家办公或可成为缓解上班族通勤、住房、兼顾家庭等方面问题的手段之一。大城市普遍存在的房价高企、职住分离、交通拥堵等现象,让广大上班族尤其是年轻人和新市民面临买房难、租房贵、通勤时间长、家庭事业难以兼顾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国家“房住不炒”、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共同富裕等顶层设计及其配套措施的贯彻实施,而远程居家办公可以为改善人们的工作生活状态提供一个新思路。调查问卷数据显示,长时间通勤、高住房成本和照顾家庭的需求是求职者希望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的重要因素,对大城市的求职者来说尤其如此。考虑到薪酬待遇和升迁考核制度的复杂性,允许员工一周一到两天远程居家办公、其余时间常规上下班的混合模式或是较好起点。在国外,亚马逊、微软、谷歌和苹果等互联网公司已经推出了混合办公模式,将远程居家办公的选项变成了常态化机制。在国内,携程已经宣布实行混合办公制,允许员工每周三和周五在家远程居家办公,成为了国内首家推出“3+2”混合办公制度的大公司,为其他有类似条件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示范。

一、远程居家办公的战略意义

       远程居家办公与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紧密相关。以远程办公、居家办公、混合办公(以下统称为远程居家办公)为代表的灵活办公形态是科技进步对工作方式的重要革新。从电报、电话、传真等远距离通讯工具的出现开始,人们就具备了远程居家办公的初步技术基础。随着互联网、宽带、和个人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远程居家办公也真正走进了现实。移动互联网、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每个人都具备了随时随地工作的能力。在线打卡、在线办公、共享文档、在线会议、在线招聘、视频面试等软件的广泛应用,更是增强了个人参与跨地域跨时区团队在线协同合作的能力。更深层次的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改变了经济形态和工作性质,创造出了大量具备远程居家办公潜力的岗位。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和经济活动转移到了线上进行。随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预计未来还将会有更多工作可以通过远程居家办公的方式来实现。

       以远程居家办公为代表的就业工作新形态有助于增强经济应对公共健康危机等负面冲击的韧性,降低疫情防控政策带来的经济成本。在疫情冲击之下,远程居家办公是经济体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封城、隔离等疫情防控政策之下,远程居家办公成为非常时期维持工作运转的唯一选择,上网课和在线办公成为常态。202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的第一条就是要更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并提出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居家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后疫情时代,远程居家办公的价值还将一直持续。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制带来了抑制病毒传播和降低致死率的曙光,疫苗的大范围接种和核酸检测能力的扩展让我国的疫情抵抗力进一步加强。一些城市的第二波第三波疫情爆发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然而,国外疫情的肆虐和输入病例带来的防控压力,以及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变种毒株的威胁,让疫情的阴影在两年后依然笼罩。在疫情之外,类似郑州洪灾这样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也考验着政府的应对能力和经济社会的韧性。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远程居家办公或许能作为一个有效的备选项,降低出门上班和大规模集聚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威胁,降低疫情防控政策带来的经济成本,为全社会提供应对不确定性的灵活选择。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远程居家办公的灵活弹性安排可以让公司和员工收获双赢。远程居家办公有助于公司节省在写字楼租金、办公设备等运营方面的资金成本,还可以起到提高办公和管理的灵活性、增强公司组织韧性的诸多好处。而公司层面最大的顾虑则在于远程居家办公是否会降低员工工作效率,并给管理带来困难。实际上,已有研究表明,远程居家办公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员工流失率,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最有代表性的是斯坦福大学和携程合作进行的远程居家办公实验(Bloom et al., 2015)。他们发现,在实验中远程居家办公的携程呼叫中心员工,工作效率反倒提升了,离职率也降低了。不用通勤节约下来的时间里,员工可以有更多睡眠,休息、吃饭、上厕所都可以在更自在的环境中进行,还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在不降低员工效率的基础上,远程居家办公有助于帮助企业节约办公场地和租金成本,帮助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实现公司效益和员工幸福感的双赢。另一方面,远程居家办公员工的升职率在同等条件下有下降,这反映出远程居家办公给员工升迁带来的挑战,需要公司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方案。在国外,亚马逊、微软、谷歌和苹果等互联网公司推出了混合办公模式,将远程居家办公的选项变成了常态化机制。在国内,携程已经宣布实行混合办公制,允许员工每周三和周五在家远程居家办公,成为了国内首家推出“3+2”混合办公制度的大公司,为其他有类似条件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示范。

       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远程居家办公通过打破地理距离对工作的限制,有助于缓解一系列民生问题。大城市普遍存在的房价高企、职住分离、交通拥堵等现象,让广大上班族尤其是年轻人和新市民面临买房难、租房贵、通勤时间长、家庭事业难以兼顾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国家“房住不炒”、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共同富裕等顶层设计及其配套措施的贯彻实施。而远程居家办公可以为这些政策举措提供一个新思路。远程居家办公重新定义了人和工作的关系形态,赋予劳动者更多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上的自由度。人们可以不必为了住得离公司更近而承担高房价高房租,可以不必因为通勤时间长而额外早起,可以不必在早高峰晚高峰时忍受地铁拥挤和道路拥堵,可以在看病、产检、照顾婴幼儿和老人、接送子女上下学等家庭事务上有更自主弹性的安排(比如在孩子入睡后继续工作)。远程居家办公形态的多样性,还有助于那些因为照顾家庭而离开职场一段时间的女性群体灵活就业。更进一步,远程居家办公对兼顾家庭的友好度,可能有助于减少职场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也能让男性有更多时间回归家庭,共同分担照顾家庭的责任,促进家庭关系的平衡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实际生产活动中远程居家办公的采用率非常低,反映出远程居家办公的局限性和现实阻力。首先,经济活动中有大量工作因为工作内容和性质的原因无法进行数字化转型,必须在线下进行。例如,需要操作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的工种,需要直接面对人、物品、房屋、材料的工种等等。这包括了农林牧渔业的农民和劳动者、能源矿产行业探勘开采冶炼业的一线工人、大部分的轻工业制造业和重工业的一线工人、房屋建筑建设施工和装修的一线工人、机器设备和房屋建筑的维护工人、交通运输仓储物流行业的一线工人和司机、操作和辅助手术的医生护士、道路水电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维护人员、酒店餐饮旅游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家政保洁从业人员等等。相对来说,互联网、金融和教育行业的一线从业人员转为远程居家办公的可行性要大得多。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测算发现,单单因为工作内容和性质原因,美国就有63%的工作无法转为远程居家办公(Dingel and Neiman, 2020)。

       在适合远程居家办公的企业里,也有多重因素阻碍了远程居家办公的推行和普及。第一,信息不对称。远程居家办公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带来的附加价值各有差异,同一公司内部不同岗位的远程居家办公可行性也不尽相同。企业管理层不经过尝试则无法了解远程居家办公的实际好处,缺乏必要的决策信息,难以在事前进行准确的成本收益评估;第二,转型成本高。远程居家办公颠覆了传统的公司组织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层和团队领导无法现场实时了解和指导远程居家办公员工的工作。办公模式的转型也需要公司和员工投入时间精力来学习和适应,转型中的学习试错成本和传统模式的惯性给新型办公方式的推广带来阻力。第三,不患寡而患不均。远程居家办公的转型牵一发而动全身,远程居家办公员工与其他同事之间既需要团队合作又有绩效考核上的竞争。如何制定合理的工作安排、考核标准和薪酬机制、协调好各方员工利益又提高工作效率,需要高层通盘考虑。而对员工来说,远程居家办公可能带来的薪酬待遇下降、升迁机会变小、没有公司同事社交氛围、缺乏公司工作环境约束,都是不得不审慎考虑的负面因素。

       新冠疫情客观上为可以转为远程居家办公的公司和员工提供了尝试和体验的契机。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多国政府普遍采用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的管控政策以阻止疫情的传播,这对于交通出行以及办公场所的聚集造成了限制,对线下办公这一传统的办公模式形成了巨大挑战,也为远程居家办公这一新兴的办公模式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人们开始学习远程居家办公的新技术,熟悉远程居家办公的优缺点,并调整习惯、认知、和心态来进行适应。这客观上为公司和员工提供了尝试远程居家办公模式的独特机会,帮助企业克服信息不对称和转型成本高的障碍,也让不同的公司和员工更加了解远程居家办公是否适合自己。与此同时,线下经济的被迫停滞加速了线上经济的纵深发展。出行、旅游、国际航班等行旅业务锐减乃至中断,酒店、餐厅、商场、电影院等实体经营场所暂停营业,人们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家中,休闲娱乐、社交聚会、餐饮购物的需求转移到线上,线上消费习惯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互联网相关行业进一步壮大发展,创造出更多具有远程居家办公潜力的工作。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公司已经永久保留远程居家办公的选项,而远程居家办公和常规上下班相结合的混合办公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公司的青睐。

       疫情期间的封城和防控政策是否会对企业远程居家办公转型和招聘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可能会培育出更多适合远程居家办公的岗位?哪些公司和职业会更多地转向远程居家办公?未来的远程居家办公就业机会和工作形态又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借助智联招聘的求职者调查和职位招聘数据,我们首次对国内远程居家办公招聘职位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研究结合了两方面数据:一是针对求职者(大部分也是职场人)的调查数据,这一数据可以让我们对现实职场中远程居家办公采用率有一个大致了解。二是企业在智联招聘上发布的职位招聘数据,这一数据提供了企业端也即职位供给端的详细情况,让我们可以对远程居家办公职位的招聘数量、行业、职位类型、学历要求、经验要求、薪资待遇等维度特征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刻画。

       本报告的第三部分介绍了问卷调查结果中呈现的远程居家办公存量转型概况,第四部分运用智联招聘招聘广告抽样数据和远程居家办公打标来分析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在全部职位招聘中的比重和变化趋势,第五部分里我们调取了2017年12月至今的全部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广告来分析远程居家办公增量转型的行业、职位类型、薪资待遇等特征。第六部分重点探讨了影响求职者远程居家办公意愿的因素以及远程居家办公对缓解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潜力和局限。我们在第七部分进行了总结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存量职位中的远程居家办公

       为了了解存量职位中员工的远程居家办公经历以及影响员工远程居家办公意愿的主要因素,我们设计了一套远程居家办公调查问卷,问题涵盖回答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工作职业、通勤、居住、婚姻家庭、疫情后远程居家办公经历、对公司远程居家办公政策的了解、对远程居家办公优劣势的认知、对远程居家办公的期待等多方面维度。调查问卷于2022年2月10日在智联招聘手机客户端发布,我们的研究样本为2月10日至15日间收到的3558份完整问卷回答。求职者大部分也是职场人,这一调查问卷可以更好地让我们了解到现实中存量职位的远程居家办公转型[ 我们的样本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选择性偏差:第一,智联招聘作为求职网站,其用户群体本身与存量职位中的职场人群体可能有较大差异。第二,在问卷发布的两周时间内登陆并看到问卷消息的智联招聘手机app用户,可能有着较强的求职和转换工作的需求。第三,我们的数据样本来自于那些点击了问卷并回答完全部问题的用户,这部分用户本身可能就对远程居家办公感兴趣或者有过相关经历。考虑到这些选择性偏差,我们的样本情况并不一定能反映远程居家办公的真实需求和体验情况。],与招聘数据中的增量职位信息互为补充。

(1)远程居家办公在求职者中呼声很高,疫情后尤为高涨

       我们发现求职者对远程居家办公职位的整体需求旺盛。在不考虑疫情影响的情况下,高达95%的求职者都希望一周中至少有1天可以远程居家办公,几乎一半求职者的需求是一周三天以上,20%的求职者希望全部天数都可以远程居家办公。

       与这个数字相呼应,57%的求职者希望自己所在的公司允许员工常态化远程居家办公,27%的求职者不需要常态化,只需要允许每周一两天远程居家办公,只有16%的求职者表示不需要远程居家办公,但需要公司提供更弹性灵活的上下班时间。

       疫情后求职者远程居家办公的需求尤为高涨。高达76%的求职者在疫情后更关注远程居家办公的招聘广告,83%的求职者在疫情后更倾向找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的职位,90%的求职者在疫情后更希望自己所在公司允许员工远程居家办公。

       这与国际调查数据是相似甚至是更高的,2021年3月微软发布的Work Trend Index显示,超过70%的员工希望继续有远程居家办公的工作方式选项。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调查研究表明,在还未找到工作的求职者中,54%的人只考虑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的职位(Barrero, Bloom, and Davis,2021)。

       (2)远程居家办公的实际采用率低,疫情后三成求职者所在公司开始转型

       与求职者的呼声相反,允许员工远程居家办公的公司还比较少,反映出需求和供给、愿景和现实的不匹配。在我们的问卷样本中,求职者目前所在公司一直都允许员工远程居家办公的只占8%,一直都不允许的企业高达43%,18%的求职者不知道所在公司是否允许员工远程居家办公。远程居家办公的供需缺口还比较大。同时,我们也在问卷数据中看到了疫情对企业采取远程居家办公的推动作用。有31%的回答者所在公司在疫情后开始允许员工远程居家办公。

       与这个数据相呼应,疫情前就有远程居家办公经历的求职者只占14.61%,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远程居家办公经历的求职者占到50%,而疫情前没有远程居家办公经历、疫情之后开始有远程居家办公经历的求职者有35.72%。

       (3)近六成求职者对远程居家办公而非常规上下班的体验更满意,四成表示各有利弊

       在经历过远程居家办公的回答者中,我们发现有57%的人对自己远程居家办公的经历更加满意,只有5%的回答者表示对常规上下班更满意,还有38%的回答者表示各有利弊。这与实际工作中远程居家办公的情况以及个人需求密切相关。我们的发现也与基于美国调查数据的Barrero, Bloom, and Davis (2021)类似。他们发现在有过远程居家办公经历的回答者中,六成认为远程居家办公的体验比他们预期中要好,接近三成的人认为远程居家办公的体验和他们的预期一样,只有一成多的人认为远程居家办公体验不及预期。

       远程居家办公可以给求职者带来多方面的好处。求职者认为远程居家办公好处的前三位是“工作时间更加弹性灵活(比如可以自行分配工作和休息时间)”(60%)、“节约了上班通勤成本”(59%)、和“方便照顾家庭(比如照顾小孩老人,不用与家人两地分居)”(46%)。Barrero, Bloom, and Davis (2021)也发现,美国求职者认可的前三大好处是不用通勤(“no commute”)、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表(“flexible work schedule”)、以及为准备上班所花的时间更少(“less time getting ready for work”),分别有六成、五成和接近五成的回答者会选择这些选项。

       同时,求职者对远程居家办公也有所顾虑。“公司付给远程居家办公员工的工资更低“(47%)是最主要的顾虑,而“工作与生活缺乏界限(比如夜晚的工作电话)”(40%)、“影响团队合作的工作效率”(39%)、“缺少与同事的社交互动,工作环境乏味“(35%)紧随其后。由此看来,远程居家办公职位的类型限制、居家办公的硬件条件和空间反而是求职者相对不太担心的问题。工资、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团队协作社交、升职等薪酬待遇和工作管理组织方面相对软性的安排是求职者关心的重点。


刘慧慧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